设计级配范围是指在道路、桥梁、建筑等工程中,对骨料(如砂、石子等)的粒径分布进行优化设计,以满足工程需求的一系列粒径组合。设计级配范围的确定是基于工程性能、经济性、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。以下是关于设计级配范围的详细说明,包括定义、原则、方法及案例。
一、定义
设计级配范围是指骨料在不同粒径区间内的分布比例。通常,设计级配范围包括最大粒径、最小粒径、各粒径区间的分布比例等。合理的级配范围可以保证混凝土、沥青混合料等材料的力学性能、耐久性和施工性能。
二、原则
-
最大粒径的选择:根据工程需求和施工工艺,确定最大粒径。一般而言,最大粒径不应超过结构最小尺寸的1/4,同时要考虑泵送、运输等因素。
-
最小粒径的选择:最小粒径应满足工程对材料性能的要求,如抗渗性、耐久性等。
-
级配曲线:根据粒径分布规律,绘制级配曲线。级配曲线应满足以下要求:
a. 级配曲线应光滑,无突变点。
c. 级配曲线的上下限应满足工程要求。
三、方法
四、案例
-
最大粒径:19mm
-
最小粒径:0.075mm
-
级配曲线:按照规范要求,绘制级配曲线,如下表所示:
| 粒径区间(mm) | 分布比例(%) | | 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 | | 19~16 | 5 | | 16~13 | 15 | | 13~10 | 25 | | 10~5 | 30 | | 5~2.5 | 20 | | 2.5~0.075 | 5 |
通过优化级配,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、耐久性和施工性能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,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级配比例,以满足工程需求。
总之,设计级配范围是道路、桥梁、建筑等工程中关键的技术参数。通过合理确定设计级配范围,可以保证材料性能和施工质量,提高工程效益。